撲粉跟蹤系統的校準周期與操作步驟
發布者: 點擊:0
撲粉跟蹤系統的校準是維持檢測準確性的關鍵環節,校準周期與操作步驟需結合使用頻率與環境條件設定,通過規范流程減少檢測偏差,適配生產線對撲粉量的控制需求。
校準周期需根據運行工況調整。每日連續運行超過8小時的系統,建議每兩周校準一次;間歇運行或粉塵較少的環境,可延長至每月一次。更換傳感器、調整生產線速度或更換粉末類型后,需立即校準,避免參數不匹配導致檢測失真。環境濕度長期超過70%時,校準周期應縮短20%-30%,防止潮濕影響傳感器靈敏度。
操作步驟從準備工作開始。先停止系統運行,清理傳感器表面殘留粉末,用軟布蘸取中性清潔劑擦拭檢測窗口,避免劃傷影響信號接收。準備標準重量的校準用粉(如50g、100g),確保粉末特性與生產用粉一致。
參數復位是校準核心步驟。進入系統校準模式,將標準粉均勻平鋪于輸送帶上,覆蓋傳感器檢測區域,啟動輸送帶以正常速度運行。系統自動記錄標準粉通過時的信號值,生成基準參數,此過程需重復3次,取平均值作為校準基準。若單次檢測值與標準值偏差超過5%,需檢查傳感器安裝是否松動,調整后重新測試。
校準完成后需驗證效果。用隨機取樣的生產用粉進行測試,對比系統顯示值與實際稱重值,偏差在允許范圍內(通常±3%)則校準有效,否則需重新調整參數。校準數據需記錄存檔,包括校準時間、操作人員、偏差值等信息,便于追溯。
規范執行校準周期與操作步驟,能讓撲粉跟蹤系統在長期運行中保持穩定的檢測性能,減少因檢測誤差導致的原料浪費或產品質量波動,適配生產線的連續穩定運行需求。


